close

 

剛才上去查到的糖尿病初期病症資料 -

原本幾年前小中風的老爸, 結果他居然沒了高血壓反而有糖尿病...

還好他只是初期, 還可以靠注意飲食加上適量的多多運動,

不像我老媽已經是末期...尿毒..

底下收集來的資料裡頭  提到的併發症很可怕..

也就是說 "糖尿病不接受治療, 自己不注意身體" , 等於是讓其它週邊器官的進一步衰竭..

(我指的是我的老媽)   

 

 

糖尿病

症狀


糖尿病初期大多數人都沒有症狀,除非做健康檢查,否則不易發現。漸漸地,小便次數增加、口渴、體重減輕、女病人會陰部癢、疲勞、飢餓、傷口無法癒合等。既然攝取了多量的水分,當然排尿次數與排尿量都會增加,也常會於夜間排出。尿中含葡萄糖,所以便器會有獨特的氣味,且尿裡會起很多泡泡。

有人以為愛吃甜食的人才會引起糖尿病,這觀念是不對的。事實是,患者得了糖尿病以後,才會食慾旺盛,吃大量食物卻仍易腹飢,並喜好大量甜食。

身體常感到倦怠,不想做事,只想躺下。病勢進行時,連爬樓梯都覺得痛苦;且膝蓋骨骼走路時,略會發出颤動的聲音。

肥胖的人很容易得糖尿病,但病發後,體重就會銳減而變瘦,對細菌、黴菌的抵抗力會減低,所以皮膚會一而再,再而三的冒出疙瘩。並且傷處難以醫治而發膿,陰部會糜爛而癢;呎槽也會有膿外洩,且會惡化。

除了這些之外,性慾會退減,月經會異常,有神經痛,皮膚發癢,手腳麻痺,視線模糊,嚴重時,甚至看不到東西。

上述症狀更惡化時,身體會虛弱,意識也不清,最後就會引起糖尿病昏睡,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,就會導致死亡。

昏睡是很嚴重的症狀,但並不一定就是末期的表示,有的患者在初期就有昏睡症狀,尤其是年輕人最多。引起昏睡時,會作嘔、嘔吐、感到腹痛等消化器官的症狀,所以容易被誤認為急性闌尾炎。

以初期症狀來說,飯後約三到五個小時會出現低血糖症狀,有嚴重空腹、四肢無力、思考力降低、冒汗、有異常感、手指顫抖。有時飯後血糖值會升高,一段時間後又會異常降低,然後發生上述症狀。

 

診斷法


以上的自覺症狀並不是全部都會發生,有的人完全沒有自覺症狀。另外,若糖尿不再進行,則無法發現症狀。

幾乎沒有自覺症狀的人,經過五到十年的長時間,就會發生糖尿病的併發疾病。

診斷時最重要的是檢驗糖尿,看看尿中是不是含有葡萄糖。

有的輕型患者,飯前尿中雖無葡萄糖,但餐後會有,所以檢驗要在飯後兩小時進行。

檢驗糖尿現多用葡萄糖氧化酶的試驗紙法,這種試驗紙只對葡萄糖有反應,任何人都可以自己測試,所以被廣泛使用。

雖然糖尿是糖尿病的代表症狀。但並非有糖尿者,都患了糖尿病,有的人沒有糖尿病,卻有糖尿的現象,而有的糖尿病者卻沒有糖尿現象。

沒有糖尿病卻排出糖尿的人,可能是因為注射葡萄糖後,或者興奮、操心,都會排出糖尿。服用腎上腺皮脂激素及長期服用由Thiazide所製的血壓降低劑者,也容易排出糖尿。

還有,若是腎功能有了先天性變化時,也會產生尿中易排出葡萄糖的腎性糖尿狀態,這種人要是不小心服用了治療’糖尿病的藥劑,就會引起低血糖發作。和這情形相反的是,有的糖尿病輕型患者,空腹時所排的尿,也不含葡萄糖,所以要診斷糖尿病,就必須同時檢驗糖尿和血糖。

空腹時,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(即血糖)濃度為百分之零點一。儲存在肝臟中的肝澱粉,不斷地被分解為葡萄糖而排到血液中,同時也運送到全身各組織,肌細胞尤其會轉化葡萄糖為熱量。當葡萄糖的供應跟消耗到平衡時,血糖就經常保持百分之零點一的濃度。

出汗的時候,血糖的濃度一定會升高,等過了大約兩小時後,才會恢復原狀。但是,患了糖尿病的人,在每餐飯後,血糖值會上升的比一般人高很多,而且很難恢復原來之值。

這症狀產生的原因是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缺乏,無法充分達成把血液中的葡萄糖送到肌肉等組織中的功能,而使得血糖濃度升高。

空腹時的血糖值,若是在一定的基準以上,就可以診斷確定患了糖尿病,但是仍有些糖尿病患者以此法測出血糖值的結果為正常者,所以光是測量空腹時的血糖值是無法斷定的。

因此就改採另一種方法,那就是讓受驗者攝取定量糖值,然後觀察其血糖變化,這是一般的診斷法,稱為糖值負荷試驗。

糖值負荷試驗的方法有很多,一般都是取用葡萄糖五十到一百公克,加水稀釋後服用。過了數小時後,觀察其血糖值的變化,而畫成曲線,稱為血糖曲線,從其移動來判定正常與否。另一方面也可吃定量的米飯以代替喝葡萄糖液,來進行檢驗。

輕微的患者有時沒有辦法確實診斷,只好採用一種特別的檢查法,及讓患者服用腎上腺皮質合成留體劑或礦胺、尿素劑後,再檢驗血糖。

 

併發症

糖尿病的併發症中,最令人害怕的就是糖尿病性昏睡。自從發現胰島素後,糖尿病性昏睡就不再置人於死地,反而可以被控制住了。但是如果併發血管、神經障礙及感染症時,患者易於致死。

血管障礙很容易引起動脈硬化、高血壓及腎臟等疾病。

以眼疾而言,一般都會引起視網症及白內障。視網膜症就是網膜的小血管長了小的動脈瘤,繼續下去會使眼底出血,視力衰退,最後導致失明。

以腎臟疾病而言,剛開始時沒有自覺症狀,只在尿中含有蛋白,症狀進行時,尿蛋白會增加,漸漸出現浮腫,最後會形成尿毒症。

併發腎臟疾病的糖尿病,稱為糖尿病性腎臟症。

患了動脈硬化的人,即使沒有糖尿病,硬化的現象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惡化;如果又患糖尿病,就更會引起腦梗塞、心肌梗塞、腎硬化症等動脈硬性血管障礙。另外,也很容易併發高血壓症,假如併發高血壓症的話,就會引起腦溢血。

糖尿病侵犯了四肢的末梢神經時,下肢尤其會有神經痛及麻痺感;若是侵犯了內臟神經,則會發生下痢、便祕集尿液的排泄障礙;若侵犯了血管運動神經,就會有直立性低血壓、冒汗等現象。像這樣的神經障礙,稱為糖尿病性神經症,或糖尿病型神經障礙。

罹患糖尿病,對細菌或濾過性病毒的抵抗力會減弱,而感染肺炎、腎盂炎等急性感染症,及如同肺結核般的慢性感染症等,而且這些疾病很容易惡化。有時也容易產生一些皮膚病,比如濕疹、兩股溝間糜爛、搔癢症汗疙瘩等。

糖尿病之所以會併發血管及神經障礙等疾病,原因至今仍不明。或許是糖質和脂質的代謝作用異常,又持續很久的關係。

 

飲食療法

再飲食的份量方面略有調整。為了身體健康,糖尿病患者只要攝取最低限度的熱量就可以了,而一天所攝取的最低熱量是由標準體重來計算,並非由患者體重計算。

為了確實執行飲食療法,應常備一個磅秤,良好適當的飲食份量才可進時,因為有時容器的大小程度不同,盛食的方法也不同,必須訂立客觀的標準才行。最好能訓練患者目測出大概適合自己的卡路里量。

有的人以為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米飯,而應改吃麵包;或不應喝啤酒,應喝威士忌才有幫助,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。只要是量,就算壞的食品也不會有害,如果過量,就算再好的食物也會產生不良的後果。

總之,要終生服從飲食療法的規則才行,但若巨細靡遺的的嚴謹遵守,反而會增加心理負擔,易於放棄,所以只須注意幾條大準則就好了,其他或多或少不按規則也沒關係,但要及時回到正軌。最該注意的是不可偏食,營養要完全。

 

運動療法

運動能夠促進新陳代謝,提高葡萄糖的消耗,以降低血糖。因此,輕微的糖尿病患者需積極運動。

如果併發冠狀動脈硬化症、高血壓、糖尿病性腎症時,要依著醫生指示,禁止某些激烈運動,適度地從事某些種類的運動,以利身心。

還有,就藥物療法來說,假如在空腹的時候大量注射胰島素後,接著運動的話,就會突然產生低血糖的症狀,並引起強烈的空腹與四肢無力的感覺,直冒冷汗,成為危險的狀態,必須由醫生妥為診斷與治療。

 

藥物治療

此病的藥物治療法有注射胰島素和使用各種內服藥等。最重要的治療法還是飲食治療,若無很好的效果時,就改用藥物治療。

糖尿病性昏睡,或此病很嚴重時,都必須注射胰島素。

若小孩子患了糖尿病,或有嚴重的感染症及外傷的糖尿病患者,或因手術、分娩、懷孕而患糖尿病的人,都必須注射胰島素。

其他情形如內服藥罔放;或沒有生命危險,但想預防併發症時;或想恢復社會生活時,都可以注射胰島素。

胰島素要在每天的一定時間注射才行,所以最好由患者自己注射較方便。

胰島素的注射有很多種,所以須由專門的醫師決定適宜者來使用,同時訂定份量。近來已有性能優異的胰島素問世,大多為一日注射一次,再早餐前注射會有很好的效果。

平常注射胰島素的人,如果中途隨便停止而改用內服藥,會引起危險的糖尿病性昏睡、感冒、腸胃障礙;食慾不振等;無法吃東西時如停止注射,也會引起糖尿病性昏睡。

若注射過量的胰島素;或雖然注射了適當份量,但注射後太晚吃飯,或不吃東西,而做ˇ了比平常更激烈的運動或工作等,血糖會降低,而引起低血糖症狀。

如果有嚴重的空腹感、頭痛、冒冷汗、手腳顫抖、心悸、暈眩、作嘔、四肢無力、心慌不定、注意力降低、頭昏等情形惡化時,會失去意識而死亡。

會了預防低血糖症狀,要按照醫師指示的胰島素份量來注射,而且要嚴格遵守。注射後,要攝取飲食,勿過度運動或工作。

如果出現了輕微的低血糖症狀,只要馬上攝取糖分就可恢復助正常。所以千萬不要忍耐,反倒是應該多吃方糖或冰糖、牛奶糖、甘飴等。若因重症而失去意識時,就要注射葡萄糖。

需要使用胰島素的人,隨時隨地都應該攜帶方糖或甘飴等甜食,一但發生低血糖症狀時,就可以馬上派上用場,不致有意外發生。

還有關於如何救治糖尿病的紀錄卡片,也應隨身攜帶,萬一患者失去意識時,旁人就可經由此卡片,適時的救助他。

胰島素一向只能用注射的方法來供身體使用,否則無效,所以已有人開始在研究能夠內服,也能治療糖尿病的藥。且目前已陸續有副作用較少,而取用又便利的內服藥問世了。

如今被廣泛使用的內服藥有礦胺尿素劑和雙(月瓜)劑兩種主要系統。

但是,這些內服藥不是對所有糖尿病症狀都有效,所以必須經過專業醫師的精密檢查與指示,才能買來使用,否則不僅無效,有時還會有危險。

服用了過多礦胺尿素劑,有時會引起危險的低血糖狀態。雙(月瓜)劑雖然不會有低血糖的副作用,但是如果使用過量,則會引起腸胃障礙及下痢。

開始使用內服藥後,每隔兩個星期必須接受檢查,已確定是否有效,或有無副作用。有時雖開始使用有效,但在後來的過程中,效力會減弱;有時雖然沒有自覺症狀,但症狀會在不知不覺中,慢慢惡化,所以都必須接受定期的檢查。

有的人服過藥劑後比較安心,就忽略了飲食療法,使得血糖又升高,只好增加藥量。但是如果根本的飲食療法沒有作好的話,即使增加藥量,也沒又用;何況長期服用大量藥劑後,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,對人體反而有害。

 

預防

有先天性糖尿病體質者,較容易引起糖尿病。但是,並非有此體質者都會發病,因為體質並非引起糖尿病的唯一原因,環境的刺激(發病因素)也是重要因素。所以,要盡量預防環境刺激,以免引發此病。至於老化以後就不可避免的現象,也可以用適當飲食或運動以預防肥胖來改進。

染患肺炎、膽囊炎、腎盂炎等感染症,發高燒後,會出現糖尿病的症狀,所以要避免感染這些疾病。即使感染了,也要立刻醫好,這也是預防糖尿病的方法之一。

近來,為了治療其他疾病所服用的藥劑,而引起了糖尿病的例子也不在少數。例如治療風濕及氣喘時,常用的腎上腺皮脂激素劑;治療高血壓常用thiazide系統的降壓利尿劑;避孕時,服用一些口服藥等等都是。所以用藥時,應該特別注意。

動脈硬化性的血管障礙是尿病患致死的最大原因,所以要做定期的眼底檢查,尿蛋白檢查、心電圖檢查等。

第二大原因是感染症,在使用抗生物治療相當進步的今天,如果不是太晚就醫的話,通常都能使用抗生物質來預防感染。

 

 

 

參考資料 

www.fg.tp.edu.tw/~d2351208/Sick.doc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